北京之旅

大家看到好的,要不吝分享呀!(惟請注意版權問題)

Re: 北京之旅

文章chen chen chen » 2017-06-28, 21:11

我喜愛美雲的猜測。
頭像
chen chen chen
 
文章: 8036
註冊時間: 2009-09-12, 18:11

Re: 北京之旅

文章kwan siu king » 2017-06-29, 10:40

wong wing kai 寫:高檔次美女——如意郎君——幸福婚姻生活——所託非人——勞燕分飛——獨力撫養孩子——?,一個永恆而老套的方程式,在我們身邊重複地發生,但一旦落實到具體個人身上,便成為一個有血有肉的故事。至於是福是禍,幸與不幸,留下的空白,便由讀者自己解讀了。現實中,最後的「?」通常男女有別,似乎寫美女更能獲得讀者青睞。


lau mei wan 寫:這些都只是猜測,所以我認為婚姻是一場賭博,即使沒有離婚的婚姻也不一定是成功的,表面恩愛而內裡貌合神離的夫婦,並不罕見,所以說,家家有本難唸的經啊!

兩位師兄師姐講得真好。
這就是生活。婚姻,除了當事人的文化、家庭教育因素外,還混合着社會因素,政治因素。是否美滿的婚姻,正是各花入各眼。
kwan siu king
 
文章: 150
註冊時間: 2009-09-12, 18:15

Re: 北京之旅

文章lau mei wan » 2017-06-30, 22:23

這就是生活。婚姻,除了當事人的文化、家庭教育因素外,還混合着社會因素,政治因素。是否美滿的婚姻,正是各花入各眼。


關師姐說得對,婚姻成敗的原因,除了當事人的文化、家庭教育因素外,還混合着社會因素,政治因素。對於約翰拋妻棄子的真實原因,可能永遠是謎,但無可否認,政治因素可能影響約翰的決定。
仰視浮雲馳,奄忽互相踰,風波一失所,各在天一隅。
珍惜友誼!
頭像
lau mei wan
 
文章: 1954
註冊時間: 2009-09-12, 23:48

《失誤》

文章lau mei wan » 2018-05-21, 17:18

《失誤》(2018年5月8日)
2018年5月6日,我回北京度假,北京早晚温差大,白天28度攝氏,晚上只有14度。翌日,我們要到電訊公司處理開通網絡和固網電話服務。因為電訊公司熱綫服務員的失誤,令我們既損失金錢,也帶來麻煩。

去年中,我們離開北京返港前,致電電訊公司服務熱線,通知我們的固網電話停機保號(即是每月收10元,保留電話號碼,但沒有固網電話服務),同時停用寬帶。這是多年習慣,從沒發生問題。想不到,今天三月,北京物業管理公司通知我們,因為我們欠電訊公司的費用,將會截斷電話綫,催促我們立即繳付欠款。

我們總是預付款,沒理由欠款。追查下,才知道電訊公司在我們離開後,仍然每月扣取百多元的寬帶費,即是在沒有固網電話綫時,根本沒可能提供寬帶服務的,但有關部門竟然胡亂收費。我們要求他們查聽錄音,有關人員回覆找不到,擺明推卸責任。經過多重關卡,才聯絡到業務人員答應免費幫我們接駁電話綫和寬帶服務,但預繳餘下的款項則不能取回了。

老張怕麻煩,寧願吃虧也不追究。我們回北京便到指定的業務辦公室找經理,重新申請電話和寬帶服務,花了差不多兩小時,就因為某個人的失誤,讓我們加深瞭解國內服務員的素質問題,他們都是太極高手。
最後由 lau mei wan 於 2018-06-20, 13:48 編輯,總共編輯了 1 次。
仰視浮雲馳,奄忽互相踰,風波一失所,各在天一隅。
珍惜友誼!
頭像
lau mei wan
 
文章: 1954
註冊時間: 2009-09-12, 23:48

《北京的鄰居》

文章lau mei wan » 2018-05-21, 19:23

《北京的鄰居》(2018年5月21日)
去年5月12日回北京,6月9日返港。我們園區的房子有前後花園,前花園由管理處綠化人員負責打理,但是,有些住戶喜歡依照個人喜好種植各式各樣的花卉,去年我在《菊花菜》文中,提及今年將會遷出的鄰居,他種了很多漂亮的花朵在前花園,令園區生色不少。81歲的老伯伯整天在前花園弄花,在後花園種瓜菜和各式香料。去年,他給我菊花菜時,告訴我園區的房子是租來的,方便他的孫兒在附近的重點學校上課。2017年,他的孫兒中學畢業。2018年初,租約完結後,他和妻子便會返回南京居住。

今年我們回京,乘專車外出購物時,想不到,仍然遇見老伯的妻子。她告訴我,孫兒已經到花旗國留學,我問她,她的孫兒在美國什麼地方升學,她說:“忘記了。”她只記得有很多軍艦的。我問她是否聖地牙哥,她答:“是。”

她告訴我,自2015年開始,她的記憶力日漸衰退。現在,她只是75歲,但她常忘記事情。有一次,她與丈夫去一個她常去的商場購物,丈夫多番查問,她是否真的知道如何去,她說知道,然而,下車後,她站在路口,總不記得怎樣去目的地。她埋怨可能在園區,太清靜了,她每天的生活:煮飯、看電視、睡覺。可能,她真的是太悶了,談話對象不多,一打開話題便滔滔不絕了。

她告訴我,由於兒子剛施手術,需要人照顧,他們便留在園區多住一年。她埋怨兒子不懂理財,總是把錢胡亂花掉,所以,他到現在仍然沒有自己的房子,要租屋住。她說的話,兒子總聽不入耳。其實,現在的年輕人,有誰會聽從父母的忠告?看到老太太憂心忡忡的樣子,我只好勸慰她勿為兒子操心了,孩子有孩子的看法,都是成人了,應該放手讓他們過自己喜歡的生活。反而,她自己要多動腦筋,看書,寫日記,重新運用腦袋,延遲腦細胞衰退的速度。

父母與子女的代溝問題,全世界都一樣,即使大家看事情的觀點不同,只要互相尊重,仍能維持良好的關係。年紀大了,身體各項機能出問題也是理所當然,然而,腦細胞壽命的長短,很多時可以由自身的努力而延長。一位91歲的老中醫記憶力驚人,我向他請教增強記憶力的方法,他建議我寫日記。自此,每天我都寫日記。當時,即日的某些事情我都會忘記,現在,一個星期內發生的事情,我都記得。所以,我建議鄰居寫日記,以增強記憶力,是有根據的。
仰視浮雲馳,奄忽互相踰,風波一失所,各在天一隅。
珍惜友誼!
頭像
lau mei wan
 
文章: 1954
註冊時間: 2009-09-12, 23:48

Re: 北京之旅

文章lau mei wan » 2018-05-30, 12:07

《唐宋詞十七講》(2018年5月30日)

我在北京住了二十多天,主要時間都是看書。去年我在北京看了三本書,今次,我看了兩本:《葉嘉瑩說杜甫詩》,葉嘉瑩《唐宋詞十七講》。後者是她先後在北京、沈陽、大連舉行的講座錄音,經整理後成書。講座內容如下:
1)詞的發展軌跡。
2)介紹每個階段具代表性的作者和作品賞析。
3)講解詞的特質及兩種詞評的模式: 張惠言以語言辭滙作比附的猜測;王國維是依據詞中的感發本質作聯想發揮。
4)結合西方的理論解釋中國傳統的詞,例如語言學中的語序軸與聯想軸;詮釋學中的詮釋的循環之說;符號學中的語碼之說與顯微結構之說。
5)總結整個系列講座的整體特色,在講解諸家作品時,所能傳達出來的一種感發的力量,希望聽眾經由感發而一同進入精深微婉的詞境中。

《唐宋詞十七講》全書502頁,介紹的詞人包括温庭筠、韋莊、馮延巳、李璟、李煜、晏殊、歐陽修、晏幾道、柳永、蘇軾、秦觀、周邦彥、辛棄疾、姜夔、王沂孫。另序言有21頁。

葉嘉瑩引述王國維在《人間詞話》說: “詞之為體,要眇宜修。能言詩之不能言,而不能盡言詩之所能言。詩之境闊,詞之言長。” “要眇宜修”出於《楚辭.九歌.湘君》“美要眇兮宜修”,寫湘水上的一個神靈具有一種要眇宜修的美。“要眇”是好貌,是一種美好的樣子。“修”,飾也。是說這種美是帶著修飾性的一種很精巧的美。因為詩是言志的,例如杜甫《自京赴奉先縣咏懷五百字》,可以盡道心曲,故“詩之境闊”,而詞是長短句,要受詞譜規範,故“不能盡言詩之所能言”。 “詞之言長”是說詞可以給人回味,韻味悠長的感覺。

在第一講和第十七講,葉嘉瑩都重提王國維提出的一段詞話,說: “古今之成大事業、大學問者,必經過的三個境界。”
第一個境界:晏殊的詞: “昨夜西風凋碧樹,獨上高樓,望盡天涯路。” (《蝶戀花》)
第二個境界:柳永的詞: “衣帶漸寬終不悔,為伊消得人憔悴。” (《蝶戀花》)
第三個境界:辛棄疾的詞: “眾裡尋他千百度,驀然回首,那人卻在、燈火闌珊處。” (《青玉案》)(在群眾之間找了千百次,猛然一回頭,發現我所愛的人,沒有在那些繁華喧鬧的人群之中,在燈火最冷落的、最闌珊的、比較黑暗的角落,我看到了我的愛人。)
王國維運用聯想,借詞比喻成大事業、大學問的三種境界。第一要高瞻遠矚,有目標;第二要有毅力,有不惜犧牲的追求精神,絶不會急功近利;第三要忍受孤獨,付出犧牲、勤勞的代價。

中國第一本文人寫的詞集名《花間集》,是後蜀趙崇祚編輯的,完成於晚唐五代十國期間。《花間集》裡收集的所謂曲子詞,原是交給歌女演唱的歌詞,大多是關於愛情的歌詞,寫的當然是相思、懷念、傷春、怨別的歌詞。

詞最初是供歌女唱的詞,沒有寄意的詞,漸漸變成詩人墨客抒懷的歌詞。蘇軾寫詞,不拘一格,以豪邁高雅的筆調填詞,把詞詩化。由於每位作者的成長背景、性格、個人修養、社會變故等不同因素,都會影響他寫作的態度。温庭筠的詞,給人一種感官的印象,讓讀者自己體會。例如“小山重疊金明滅”, “小山”兩字便令人有不同的解釋。有人解釋指是“山眉”,有人解釋指是“山枕”,理性解釋是“山峰”,但葉嘉瑩認為是“山屏”,指的是屏風,是折疊的屏風,有點像山的形狀。因為温庭筠在一首菩薩蠻中寫有“無言勻睡臉,枕上屏山掩的句子。”

韋莊改變詞中主角是女性的寫法,開始以男性身份寫詞,直接抒發個人真摯的感情。例如: “記得那年花下,深夜。初識謝娘時。”給人直接的很強烈的感動。

馮延巳又開拓出一個更高、更深遠的成就。他在南唐中主時官至宰相,陪伴著李璟多年,看著國家步向滅亡的路,因此,他的詞是最有盤旋鬱結的。“誰道閑情抛擲久,每到春來,惆悵還依舊。日日花前常病酒,不辭鏡裡朱顏瘦。” (《鵲踏枝》)又如他的另一首《鵲踏枝》,“梅落繁枝千萬片,猶自多情,學雪隨風轉。”從詞句可看到作者的人品、操守、執著。因此饒宗頤評馮延已的詞“沉郁頓挫”。


李煜的詞以他的真情銳感為主,沒有思索,沒有反省的,只重視感情的抒發。亡國後,他竟然寫出“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”的真心語,這詞卻成為催命符,為宋太宗所猜忌,賜予毒酒。然而,李後主的詞多年來仍然受讀者喜好,因為他原本寫的是個人的抒發,卻因為其詞句能引發大多數人的感同身受,道出人類的共同悲哀。例如: “春花秋月何時了,往事知多少。”生命的無常,正是所有人都能體會的道理。

柳永具備浪漫的性格和音樂的才能,開始寫慢詞長調,運用鋪排和敘述的手法填詞,並把個人懷才不遇的悲憤結合男女情愛一起創作。例如: 《八聲甘州》上闕:“對瀟瀟暮雨洒江天,一番洗清秋。漸霜風淒緊,關河冷落,殘照當樓。是處紅衰翠減,苒苒物華休。惟有長江水,無語東流。”下闕他才寫離愁相思之苦。

蘇軾開拓詞到更寬闊的境界,不只委婉綺媚的婉約風格,還運用詞寫哲理、懷古,把詞詩化,認為什麼題材都可以入詞。例如 : 《赤壁懷古》“大江東去浪淘盡,千古風流人物。”表現出豪邁高雅的筆法,開拓豪放詞的詞風。

王沂孫是南宋最後一個詞人,遺留至今詞作六十多首,其中四十多首是詠物詞。詠物詞多有寄託,運用隱晦字句、傳統字碼和典故寫詞,故不容易讓讀者理解。

葉嘉瑩最欣賞的詞人是辛棄疾,她認為辛棄疾可比美唐詩的杜甫,兩人都是以自己的生命,生活和苦痛的經歷投注到詩詞內,因而產生感發的力量,所以時至今日,他們的作品仍能深深打動讀者的心靈。

最後,葉嘉瑩總結整個系列講座的要點是,“詞”是一種“要眇宜修”的文學體式,容易引起讀者豐美的聯想。以聯想說詞的方式,則大致可分為兩大主流:
一派是以“比”的方式,用語碼的聯想來說詞的,可以張惠言為代表;一派是用“興”的方式,用感發所引起的聯想來說詞的,可以王國維為代表。(《唐宋詞十七講》,葉嘉瑩著,北京大學出版社,502頁)

自小,我喜歡讀書,我從來沒有追求大事業,大學問的心,然而,對於追求學問的態度,我借用葉嘉瑩的話,“余雖不敏,然余誠矣。”

參考書: (《唐宋詞十七講》,葉嘉瑩著,北京大學出版社)









最後由 lau mei wan 於 2018-06-20, 14:06 編輯,總共編輯了 1 次。
仰視浮雲馳,奄忽互相踰,風波一失所,各在天一隅。
珍惜友誼!
頭像
lau mei wan
 
文章: 1954
註冊時間: 2009-09-12, 23:48

Re: 北京之旅

文章kwan siu king » 2018-06-04, 15:38

劉師姐真是好學不倦。
kwan siu king
 
文章: 150
註冊時間: 2009-09-12, 18:15

Re: 北京之旅

文章lau mei wan » 2018-06-05, 20:29

劉師姐真是好學不倦。


關師姐:謝謝誇獎,其實您更好學!您常到各大學聽講座。近日我的眼睛很易累,可能我不能再持續做書呆子了。
仰視浮雲馳,奄忽互相踰,風波一失所,各在天一隅。
珍惜友誼!
頭像
lau mei wan
 
文章: 1954
註冊時間: 2009-09-12, 23:48

Re: 北京之旅

文章lau mei wan » 2018-06-16, 20:37

《便與不便》(2018年6月16日)

我到北京,最開心的是上網購物。昔日,我習慣到亞馬遜購物網買書。然而,今次我在亞馬遜選好書後,卻沒有貨到付款的選擇,只能使用支付寶或以微信付款。

我用手機下載了支付寶程式,但登記資料時,因為我是香港居民,沒有國內身分證,沒有十六位的身分證號碼,便沒法註冊。幸而,在美國的女婿有淘寶帳戶,女兒建議我到淘寶網選購要買的東西,她在美國幫我訂購,送到北京。初時,我不想麻煩女兒和女婿,打算不買東西了,雖然我想買葉嘉瑩的《唐宋詞十七講》,但是這並非必需品,而且,我買了很多書未看。想不到女兒得悉我們想買垃圾桶,便主動幫我們選了些,電郵給我挑選,同時,堅稱幫我們下訂單是很方便的,我想買的便買。最後,我選購了瓦煲、垃圾桶、掃把和兩本書。

我叮囑女兒記帳,待他們回港時,我把錢還給她。女兒說:「很少錢,不用還。」我真想不到在北京網購,竟然要麻煩在美國的女兒和女婿。我買東西習慣一次過選購多種,買書也會買很多本,但是,要別人幫你付款,便要多加斟酌,尤其是女兒說明不會收回費用。所以,雖然很多人覺得用支付寶付款是很方便的,我卻真的不喜歡,起碼令我感覺不便。

在國內的年輕人,拿著手機去購物,吃東西,以支付寶付款,好像方便得很。然而,我仍然不喜歡這種方便。
仰視浮雲馳,奄忽互相踰,風波一失所,各在天一隅。
珍惜友誼!
頭像
lau mei wan
 
文章: 1954
註冊時間: 2009-09-12, 23:48

Re: 北京之旅

文章lau mei wan » 2022-04-10, 19:25


近日重看拙作,發覺這首昔日在北京外出午餐時,即景而填的詞,可稍作修改如下:

詞牌:《漁歌子》(5句,27字,單調)
詞題:春遊燕京
韻部:五微

紅日桃花柳絮稀,

白雲綠水鴨兒肥。

人漫步,鳥高飛。

詩情繾綣在京畿。
仰視浮雲馳,奄忽互相踰,風波一失所,各在天一隅。
珍惜友誼!
頭像
lau mei wan
 
文章: 1954
註冊時間: 2009-09-12, 23:48

上一頁

回到 文章分享

誰在線上

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:沒有註冊會員 和 0 位訪客

cro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