魯迅的《祝福》、巴金的《家、春、秋》,抨擊中國女性地位低微、没有戀愛自由,自古皆然!其實,這只是煽情的文學寫法,起碼在明代以前不是這樣,下面就是史實的証明!
漢代皇后親政,相當普遍,最著名是呂后和竇太后。史上最著名的女子私奔,發生在西漢-新寡的卓文君,跟才子司馬相如到成都。夫婦兩人開了酒舖,卓文君更負責賣酒,招呼客人。
中國和全世界第一位女性出任宰相,是南北期時期北齊的的陸令萱,即電視劇《陸貞傳奇》,女主角陸貞的原型。據《北史·列傳第九》、《列傳第二》等記載,陸令萱官至待中一職,權勢地位等同今天的首相。她更當上高湛兒子高緯的奶媽。高緯後來登上帝位,她被封為大姬(太姬,皇后之母的尊號),爵位一品,位列公主之上,陸令萱自此權傾天下。
唐代女子,不是「三步不出閨門」,反而是女強人;由長孫皇后、武則天、韋后、上官婉兒、太平公主,到平民的紅拂女、魚玄機和聶隱娘,都不是非泛泛之輩,她們的才能及志氣,勝過不少男子。據《唐國史補》及《太平廣記》等書記載,很多行業的「話事人」甚至「老板」,都是女子;女子在唐代從商,非常普遍。武則天是史上第一位女皇帝,較蘇格蘭、英格蘭、西班牙及丹麥的女皇,出現早數百年。
《唐律.户婚》寫明男女未有婚約,十八歲後可以自由找結婚對象。根據《開元天寶遺事、選婿窗》所載,李林甫有六位女兒,當每次有文士、富二代、官二代、及臣子來訪,他讓女兒站在客廳窗後的紗縵,自行選擇未來夫婿,然之後找媒人婆向男方提親。這種任由女兒選擇未來夫婿的作風,在唐朝士大夫中並不罕見!當時女子更可以與丈夫協議離婚,然後再婚。按《册府元龜》所載,唐太宗貞觀元年,朝廷下昭寡婦可以改嫁再婚,除寡婦五十歲以上,有亡夫子女及堅拒再婚,各地政府應加以協助,這與明代讚揚寡婦不婚,大相逕庭!由於法律容許,因此,唐代女子私奔、再婚的風氣,非常盛行,比較今日社會,過之而無不及!
宋代理學雖然盛行,但只限在知識分子的層面。宋代初期,婦女帶著財產改嫁者比比皆是。例如范仲淹小時候跟隨母親改嫁到住在淄州長白山的朱姓人家,改名為朱悅,等到范仲淹顯貴之後,才改回姓范。因此,范仲淹每當本族寡婦改嫁,不但不反對,更付錢支持。王安石的媳婦,與其兒子争吵不和,王安石居然勸她改嫁,更說孔夫子的兒子伯魚早死,其媳婦改嫁,孔夫子也不反對。到了南宋,陸游前妻及李清照皆曾再婚,而朱淑真的婚姻是不幸的,其作品更泄露她有婚外情。
更且,宋代的男子準備進京趕考,士族婦女為使丈夫、孩子專心向學,女子往往獨立挑起家裡的經濟大樑,賺錢持家,理財有術、興家旺產,並成為家族企業的實際掌理經營者。宋代女子從事職業的意義有三:一、她們能夠獨立謀生,不必仰賴他人而活;二、她們能協助家計;三、她們在整個經濟大環境中,也是推動生產和刺激消費的一員。宋代文獻中記載的女子職業非常多樣性,婦女能夠經營茶店、飲食店,成為老闆娘,《夢梁錄》裡的王媽媽在瓦中開了茶肆「窟鬼茶坊」,是士大夫聚會的場所,《都城記勝》裡有李婆婆羹,《宋裨類鈔》和《夢梁錄》同時紀錄皇帝喜歡吃的名店宋五嫂魚羹。除了餐飲方面,宋代婦女還經營藥店或小販,《夢梁錄》陳媽媽開了一間藥鋪,還有仙姑在夜市裡賣藥,《東京夢華錄》有醜婆婆開鋪賣藥。宋代有各式各樣的女性工作:《武林舊事》有在酒樓提供小爐炷香的「香婆」,《東京夢華錄》有為酒客換湯斟酒的街坊婦人,類似今日的「女招待」,《夢梁錄》還有「賣掛」女子替人算命。
按《大宋律例》,丈夫死後,妻子可以繼承遺產,可以改嫁,連子女的撫養懽也能夠争取。宋代還有超越現代的女權法律:《宋律.户婚律.户絕資產》訂明,出嫁女兒在父母死後,也可以分到三分一的遺產!苗春德在《宋代教育》一書,指出婦女教育在宋代相當受到重視,有大批文化女性,包括詞人、詩人湧現,可見宋代婦女的教育地位不低。當日大部分佛教集會活動舉辦時,性別並沒有明顯的界線,不論男女老幼,皆可一同前往寺廟參拜、趕集、遊玩、聚會,因此在廟會活動時,沒有性別的界限。宋代有九位皇后垂簾聽政。宋代大臣畏妻的比比皆是,連一人之下、萬人之上的尚書左丞王旦也是如此。最出名的是柳月娥-據宋洪邁《容齋隨筆·陳季常》載,陳季常的妻子柳氏,是個有名的剽悍潑婦、醋缸子。
理學家雖然強調守節,如程頤就說過:「餓死事小,失節事大。」但是理學在北宋時尚未成為主流思想,南宋時還曾經遭偽學之禁,直到朱熹死後九年,南宋寧宗逐漸取消禁止理學的詔令,之後朱熹的思想才越來越受到統治者和社會的重視。從此二程、朱子所標榜的貞節觀念才漸漸散播開來,從這時起,人們的觀念和風俗也漸漸發生了變化,不僅士大夫們看重貞節,就連社會上的一般人也有了這種貞節觀念,但此時已經是南宋晚年。守節與改嫁應多出於個人意見,有人因為夫妻情深而守節,也有人因為經濟因素而改嫁,宋代是一個多元思潮的時代,故不能籠統去說:「宋代女子是否貞節!?」
到了明代,明太祖為保江山,提倡文人要有德行(不可做亂臣賊子,推翻皇權),連帶貞節也被重視,於是便有文人陳繼儒的《安詩長者言》:「男子有德便是才,女子無才便是德!」的附和說法。中國女性地位,由明代開始,至清末逐部變得低落、遠遜前代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