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扑頭前失魂後」觀後感

大家看到好的,要不吝分享呀!(惟請注意版權問題)

「扑頭前失魂後」觀後感

文章lau mei wan » 2021-03-29, 22:37


Mon, Mar 29 at 8:43 PM
「扑頭前失魂後」觀後感
「扑頭前失魂後」是芬蘭怪傑郭利斯馬基自編自導的經典名作。於1992年上映,曾獲第55屆坎城影展第二大獎:評審團大獎,隔年再獲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提名。
故事開始,一名男子乘搭火車,到達目的地時,凌晨四時多。他坐在椅子上休息,等待黎明。他睡著之際,被三個刼匪偷襲,扑頭,毒打,搶劫他的所有錢財。他被送到醫院,醫生立即搶救,然而,他的心跳顯示器出現直線,醫生宣佈傷者死亡,護士把白布蓋住他。醫護人員離開後,他又復活了!他跌跌撞撞地離開醫院,躺在路旁,幸得兩個孩子見他奄奄一息,通知父母,救了他。
一個住在貨櫃屋的貧苦家庭,不問來由,發揮人性光輝的一面,用心照顧滿身傷痕的陌生人K。K甦醒後,記不起自己的姓名,也不知道自己來自何處。女主人買雞蛋和牛奶給他補充營養。
他的身體漸漸恢復體力,男戶主帶他到救濟中心取午餐時,他認識了救濟中心的女士L。L鼓勵他,協助他重新振作。然而,他連自己的姓名也忘記了,填寫工作申請表時,沒有姓名,填不到申請表,便找不到工作,甚至連政府援助處也因他幽靈的身份,未能提供協助。在重重挫折中,L協助他到自己工作的慈善機構工作,由於是慈善團體,所以工資很低。
K找到微薄收入的工作,可以租住貨櫃屋了!他和L發展成戀人,L直言,這是她的初戀。L端莊善良,他希望努力工作,給她幸福,一起建立家庭。他租住貨櫃屋,傢俬、電器等,大都是拾荒而來,壞的自行修理,還有附近的流浪漢,貧苦大眾,互相幫忙。他的家中有床、有沙發,甚至有了在垃圾堆中拾來修理好的電唱機。他把當地樂隊的成員邀到家中聽音樂,擴闊他們的音樂領域,為他們接辦音樂會,成為樂團經理人。他又找到一份燒焊的工作,當他感到前景一片光明之際,卻因其沒姓名的幽靈身份,遇上麻煩。
聘請K的公司要求他要有銀行戶口,才能支付薪金,並告訴他,可到銀行開一個瑞士銀行戶口,不用登記姓名,但會有銀行戶口號碼。
K到銀行開戶,在辦理手續時,一個落泊的中年男人,進入銀行,要求女職員把他存在銀行的錢給他,但女職員說,他的錢已被銀行凍結。男子很生氣,立即拿出手槍,威迫女職員給回他的所有存款。女職員說他放在銀行的錢共有二十七萬元,櫃檯沒這麼多錢,要到保險庫取。男子叫女職員和K一起到保險庫。取款後,男子離開,並把他倆鎖在保險庫內。當保險庫內的氧氣越來越少,K仍然氣定神閒,拿出香煙吞雲吐霧。在危急期間,女職員靈機一觸,敲打天花上的防火感應器,使其噴出水來,警鐘大鳴。
他倆逃出鬼門關後,K被警察懷疑是刼匪的同謀,諸多刁難,加上他沒有身份證明文件,警察便想陷害他,讓他做代罪羔羊。幸而K知道自己有權利打一通電話,便致電女友求助。她找來老練的律師協助K,律師與警長經過多番唇槍舌劍,最終,律師助K脫險。
K回家途中,又遇到打刼他的扑頭黨,幸而,在眾多流浪漢的協助下,他才脫險。扑頭黨也得到應有的報應。警察告訴K,知道他的身份了!
K被扑頭黨打傷而失憶,忘記自己的姓名和來歷,報警卻被警方懷疑,說他故意隱瞞身份。經過他努力工作,對人真誠的表現,警長也成為他的朋友。警方把他的相片,發放到報章、電視,幫他尋親。他的妻子看見相片,便致電警署。
K知道自己有妻子的時候,既詫異,又失落。最後,他和女友依依而別,回家去尋找自己的過去。
他終於返回家裏,看見妻子,互相寒暄。K問妻子:「我以前是一個怎樣的人呢?我喜歡飲酒嗎?」。妻子答:「你不飲酒,但沉迷賭博,甚至把自己最心愛的唱片都輸掉。我們時常爭吵,最後我們決定離婚。你離家去南方找工作,一去便音訊全無。想不到你突然出名了,報紙和電視都有你的照片。我們的離婚手續都已辦妥了,文件給你。」K接過文件,與前妻的愛人單獨談話,並得到這男人承諾,會好好照顧前妻。
K向妻子道別,立即趕往火車站,乘火車返回南方,與女友團聚。
看畢電影,思緒縈繞腦際良久,揮之不去。我覺得能在香港生活,真的太幸福了!電影中的芬蘭,自然風光如畫,很漂亮。然而,城市建設仿如六十年代的中國,沒有高樓大廈,螢幕中的芬蘭,民眾住的是殘破的貨櫃屋,垃圾場,最漂亮的場所是救世軍的救濟中心和教堂。
貧苦人家住在貨櫃屋,流浪漢住垃圾場。他們雖然貧窮,但仍能互相幫助,例如住貨櫃屋的一家四口,收留陌生人,購買牛奶、雞蛋給昏迷醒來的病人補身,陌生人自力更生,另覓居所,又得一群貧苦大眾幫忙,添置傢具,人間有愛,可見一斑。
男主角失憶前是賭徒,擁有失敗的人生,劫後重新,獲得美眷。他努力工作,受人敬重,人必自重而後人重之。我們住在繁華璀璨的香港,只要不怕捱苦,努力工作,絕不會流落街頭,即使住的是斗室,也不會住在垃圾場。不知何時開始,不少香港人好逸惡勞,沉溺享樂,數十元一杯飲料,青少年毫不吝嗇,排長龍購買。偶遇挫折,便怨聲載道,一切都是社會的錯,從不自省。
電影對大資本家的無情,作出控訴。電影中,生意失敗的小商人,寧願犧牲自己性命,也要取回凍結資金,分發給工人作遣散費,他認為此乃大丈夫所為。銀行職員告訴男主角,銀行已售給北韓,翌日結業。銀行經理服務了三十八年,還有一年退休,卻可憐兮兮地失去應得的退休金了。這是對社會的控訴,說明人生的無奈。
男主角在屋前種了六個薯仔,打算留待冬天吃三個,兩個留作種子,他說農夫的希望是明年。現在他只能吃一個,經流浪漢苦苦哀求,男主角便分了半個薯仔給流浪漢。電影中點點滴滴的情節,都在訴說人們的不幸,但也彰顯著人性的光輝,互相扶持,經過不懈的努力,幸福會在面前。這是一部發人深省的電影。




仰視浮雲馳,奄忽互相踰,風波一失所,各在天一隅。
珍惜友誼!
頭像
lau mei wan
 
文章: 1954
註冊時間: 2009-09-12, 23:48

回到 文章分享

誰在線上

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:沒有註冊會員 和 1 位訪客

cro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