由 lau mei wan » 2012-09-01, 10:24
《探訪陳伯實錄》
2012年8月31日下午4時多,我們到達陳伯門前,按門鈴良久,沒人應門。我到管理處找客顧服務經理婉婉查詢,她再次致電陳伯,然後把電話交給我。我聽到陳伯響亮的聲音,我心中的大石總算放下來。
他用普通話跟我説:「對不起!我是廣東人,聽不懂你說什麼,你等我的阿姨(即家務助理)回來,才跟她說罷!」然後掛線。我感覺啼笑皆非,在電話中我用廣東話自我介紹,告訴他找他沒人應門。陳伯竟然以為我說普通話,證明他聽不到我說的話,或是他已混淆廣東話與普通話。
婉婉問我要否找他的阿姨,她知道小莉現處園區內,我當然求之不得啦。婉婉找到小莉,然後讓我跟她直接通話。我告訴小莉我們探訪陳伯,但他聽不到門鈴。小莉答應立即回陳伯家。
由於我剛到北京,未能立即開通寬頻上網,便到管理處上網,打算向學長簡報陳伯無恙。在我剛開始打字不久,陳伯和小莉竟然出現在我的面前。
原來小莉回陳伯家,見不到我們,便帶同陳伯尋找我們。
眼前的陳伯清減了,神情有些惘然,可能正在回憶我們是何方神聖罷!繼而臉上滿是興奮和燦爛的笑容。我告訴陳伯剛才是我跟他說話,我說的是廣東話,他說的是普通話啊!陳伯連忙道歉,說自己聽覺不好,慈祥而客氣,由於他聲如洪鐘,為免影響其他人,我立即關閉電腦,返回陳伯家詳談。
我告訴陳伯,今年五月我們買了蛋糕探望他,但沒人應門。小莉告訴我們,陳伯患上糖尿病多年,不能吃蛋糕。她告訴我一個主僕情深的故事。
2006年小莉開始照顧陳伯,從不要求加薪,所以她的工資只有市價的一半,因為她工作負責,很多人欲聘用她,她也回絕了。她說待陳伯走後,他的兒媳便會移民美國,那時她才會轉工。
她與陳伯建立了真摰的感情。2009年,陳伯的兒媳剛往美國探望子女,陳伯突然患了急病,進了醫院留醫半個月。小莉和丈夫分日夜兩班,輪流在醫院陪伴陳伯。陳伯的兒媳本欲馬上返回北京,後得悉陳伯已渡過危險期,才繼續留在美國。
我們和小莉閒聊期間,陳伯非常安靜地坐者。我走前在陳伯耳旁問他,是否記得我們,他回說記得;我再問他是否記得曾獨自到訪我家,他也說記得。他說自己九十一歲了,記憶力衰退,聽力不佳,我們說的話,他完全聽不到。現在只好與電腦捉棋,有時贏,有時輸,如果捉得慢,電腦棋也會退出,不跟他玩,他已很久沒有打麻雀了。
我記得初次探訪陳伯時曾答應陪他打麻雀,於是我建議一起打麻雀,但不賭錢。陳伯看著小莉問:「夠腳嗎?」小莉點頭,陳伯知道小莉陪他打麻雀,非常開心,臉上流露出孩子氣的神情,笑得如漫山開滿茶花般的美。
我們約定下星期一攻打四方城,陳伯多次跟我們握手言謝,臨別還不停說:「歡迎光臨, 歡迎光臨!」一位學養豐富,文質彬彬的長者親自送我們到門口。
人是感情的動物,但是每個人對人情、對友情的看法都不同,尤其是現今的功利主義,好像小莉對陳伯的關愛之情,工資不多,每星期應有一天假期,也因陳伯的兒媳工作繁忙,已經有五個星期沒有放假了。當陳伯患病期間,兒媳不在身旁,小莉和她的丈夫衣不解帶地照顧老人家,誰說人情紙般薄呢?
即使我們公大的學長,對一位素未謀面的老人家,還不是有關愛之情嗎?好了,待我領教完陳伯的牌章,再向各位匯報罷!
仰視浮雲馳,奄忽互相踰,風波一失所,各在天一隅。
珍惜友誼!